自信满满的报告
这份报告出自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,那帮专家通过多次桌面模拟,推测美军能靠远程精确打击,在开战初期就把对手的基础设施打趴下。报告中,目标列表长得吓人,涵盖沿海到内陆,总数直奔5万。
专家们算计着,靠航母群、隐身轰炸机和陆基导弹,就能完成任务。时间卡在36小时,意思是快刀斩乱麻,不给喘息机会。报告引用印太司令部的数据,说菲律宾新基地能提供后勤保障,尽管那些基地2023年刚启用,基础设施还半生不熟。
这份评估不是凭空而来,它建基于美方对自身技术的信任。报告强调,F-35战机能低调渗透,巡航导弹从关岛直奔目标。专家们在模拟中,标记出长三角基础设施作为重点,假设美军能快速覆盖广阔区域。
2023年报告发布时,正值区域紧张升级,美方通过26次兵推扩展封锁场景,试图展示实力。报告还提到,美军能调动航母编队和隐身轰炸机,在短时间内投送大量精确武器。
不过,说实话,这自信有点像纸上谈兵。报告基于2022-2023年的多次台海模拟,每次都涉及美日台联合响应,专家们调整参数,计算导弹轨迹和命中概率。
报告假设美军库存充足,能支撑10万枚以上弹药投放——因为每个目标至少需两枚导弹确保效果。但现实中,美军远程导弹库存有限,2024年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显示,总存量仅约4000枚。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2025年月产能虽提升到近百枚,但短期内补齐缺口难上加难。
报告的底气还来自盟友网络强化。2023年,美菲防御合作深化,菲律宾基地扩展到九处,但2024年演习中暴露补给问题。印太司令萨缪尔·帕帕罗在2024年11月讲话中承认,高强度对抗下,美方弹药可能一周内见底。这份报告虽影响政策讨论,却忽略了这些短板,显得有点自说自话。
残酷无情的现实
现在来看看报告的硬伤,美智库高估自家实力,低估对手进步。报告幻想美军隐身战机轻松突破防御,F-35低空推进,导弹群覆盖5万目标。但中国军事发展已今非昔比。
2025年国防文件提到,近三年陆基中段反导试验6次全部成功,拦截率稳定在90%以上。2025年初西北基地测试,成功拦截8马赫目标。五角大楼2024年报告确认,中国红旗系列结合米波雷达,对隐身目标捕获率超70%。
2024年珠海航展展出的无源雷达,进一步破解隐身技术,能在数百公里外锁定敌方信号。福建舰2024年东海演习中,歼-35搭配空警-3000,将假想敌锁定距离推到2000公里。
美军导弹想突破这些层层防御,哪有报告说的那么轻松?中国东风-26和东风-17导弹高度机动,数量突破四位数,东风-21D和鹰击-21反舰弹道导弹2025年展示中,范围覆盖5000公里以上,能精准打击关岛基地。
再加上2024年列装的电子对抗系统,能干扰敌方感知,削弱战场情报。指挥节点多重备份,深度地下防护。美智库的36小时计划,在这些现实中碰壁。菲律宾基地虽启用,但2024年补给车队演习中抛锚,暴露后勤脆弱。兰德公司2015报告预测2025年中美冲突,美损失更重,中国损失虽大,但相对减轻。
印太司令帕帕罗2024年多次提到,库存短缺会影响战备。2025年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,战术核能力成本150亿美元,但远程导弹采购成本上升,生产跟不上。
美智库忽略这些,报告中吹嘘精准打击长三角,却没算清对手反制。2024年DOD报告指出,中国核战头超600枚,交付系统在扩充。现实就是,美军弹药一周见底,防御网难破,计划听起来牛,执行起来难。
惨痛难料的结局
如果真按报告走,局面会迅速逆转。2025年3月美军内部兵推针对上海港,调动6个航母编队,但刚进东海,东风-26齐射覆盖,损失惨重。CSIS 2025年7月封锁兵推显示,美响应中国封锁台湾,可能导致2.1万美军伤亡,数十艘舰艇沉没。兰德公司2025年报告警告,中美对抗供应链断裂,全球贸易锐减,美GDP降5-10%,无赢家。
中国持有大量美债,稀土供应主导市场,2024年芯片摩擦已让英伟达市值缩水千亿美元。冲突爆发,美债抛售推高利率,稀土禁运中断电子产业。2025年CSIS兵推中,美基地首轮反击中瘫痪,菲律宾站点难幸免。全球经济断崖,无一方独善其身。
帕帕罗2025年4月讲话中提到,西太平洋战争会削弱全球经济,核风险扩散。兰德报告强调,2025年美损失比2015年更重,中国军事进步缩小差距。美智库言论虽突出能力,但暴露库存和后勤短板,各方需审视真实实力。冲突将引发全球衰退,恢复需多年。说到底,这底气不过是转移国内矛盾,骗军费的把戏,网络时代,谁还容易上当?
长沙配资公司,证券配资软件,网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