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时30分,下午茶时间到!
增埗村“塘边鸡亦”的油锅翻腾
金黄酥脆的炸鸡翅香气四溢
对于许多茶山人而言
无论是日常解馋的午后
还是亲朋小聚的时光
一份肉香四溢的塘边鸡翅
配上清甜糖水或传统糕点
早已是味蕾深处最温暖的记忆坐标
更是本地人口口相传
近三十年的共同记忆
以鸡翅做招牌
口碑小店声名远扬
15时30分许,位于茶山增埗村的“塘边鸡亦”早已坐满顾客,还有不少人在店内排队等待“打包拎走”。
点单纸上,炸鸡翅与焗鸡翅稳居“灵魂主角”位置,炸翅金黄香脆,咬开是滚烫的肉汁;焗翅咸鲜入味,骨缝里都透着醇香。再配一碗冰冰凉凉的广式糖水、自磨的豆腐花,搭几份炸得“卜卜脆”的薯条、番薯,或是一碟酸辣开胃的凉拌,还有多样的卤水、传统糕点,简单而丰富的组合便满足无数挑剔的胃口。
花甲之年的创始人刘苏妹夫妇与多年的老员工在店内穿梭,配合默契。“现在每天至少卖出七八百只鸡翅,高峰期能破千。”忙碌间隙,刘苏妹说道。从石湾专程驱车而来的茹先生一家正是被这口碑吸引:“朋友推荐很久了,趁着假期带家人来尝尝,确实名不虚传,好吃!”
△创始人刘苏妹
△刘苏妹儿媳
始于无名糖水铺
推陈出新磨砺“独家味”
1996年,增埗村塘边小组街边新开了一家的无名糖水店,这就是“塘边鸡亦”的前身,当时39岁的刘苏妹和妻子以此为起点,努力撑起一家生计。“起初只卖些红豆沙、西米露之类的普通糖水。”刘苏妹回忆称。无名小店因糖水种类多、味道好,渐渐引来街坊驻足。然而刘苏妹敏锐地察觉到,肉类的小吃似乎更受欢迎,于是他拜师学艺,加入鸡翅类小吃。
要在市场中立足必须得有独特风味,其中关键就在于腌制和调味。那段日子,夫妇俩尝试了无数品牌的调料与配方组合。“当时对调料没概念,我们想那就先挑贵的、好的买回来试。”刘苏妹道出自己朴素的经营信条,“自己都不喜欢、觉得不健康的东西,怎么能卖给别人?”通过反复试味和顾客反馈,最终摸索出独家秘方。
炸鸡翅和焗鸡翅一经推出,迅速俘获了茶山人的心。一位本地村民刘先生感慨:“小时候在对面小学读书,放学能吃到家里人买的这鸡翅,就是最幸福的事之一。长大尝过各地、各种口味的炸鸡翅,但只有这一口,能瞬间把我拉回儿时那种纯粹的满足。”
下午茶
到~~
守住初心与本味
寄于小店里的安身立命
2015年,默默耕耘近二十载的无名小店终于挂上了招牌——“塘边鸡亦”。靠着口口相传以及不少美食博主的传播,它的名声越过茶山,吸引了石龙、石排、寮步乃至惠州、深圳、广州的食客专程前来寻味。
2024年,小店搬至距老店不远的新址,空间更宽敞,但那份熟悉的味道始终如一。
从1996年到今天,塘边鸡翅在刘苏妹夫妇手中,从无名小店成长为一方口碑;从糖水起步,到引入早餐糕点,再到如今囊括油炸、卤味、凉拌、茶饮等多元风味;从凌晨3点“直落”晚餐的拼搏,到如今只做下午市的从容,每一次尝试与调整,都源于他们坚持不懈、善于变通的经营智慧。近三十年的时光,这家小店不仅成了刘苏妹小家庭最坚实的依靠,也成了街坊心中难以替代的美味地标。
△塘边鸡翅也是不少茶山人下午茶的外卖首选
如今店铺主要交由儿子儿媳打理,但年近七旬的刘苏妹夫妇依然常在店里忙碌照应。“我们是茶山人,当初开这家店是为了找份营生,也没想过能坚持这么多年,感谢街坊邻里的长久支持,也庆幸自己一路咬牙挺过来。”回顾过往,刘苏妹言语朴实。对于未来,他的儿子刘钦祥的愿景同样简单而坚定:“还没想着扩大或开分店,就本本分分守好这个店,支撑好我们的小家。也希望能做得久一点,继续用这点日常美味,给街坊平淡生活添一丝念想,在时光里留下点值得回味的‘老’味道。”
出品 | 茶山镇融媒体中心
编辑 | 刘晓钧
记者 | 徐小媛
图片 | 谢锐坚
责编 | 罗舒、苏路程
长沙配资公司,证券配资软件,网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